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学术会议】“关键词研究:范式与进路”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

2022-04-20 18:04

4月16日,武汉大学主办的“关键词研究:范式与进路”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文论关键词研究、关键词研究理论与实践、美学与文学关键词研究等展开研讨与交流。

以“关键词”方式返回文化元典

关键词是一种文化系统的集中体现,其形成过程必然会与各种文化因素发生联系。关键词的意义从来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其含义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亚敏认为,给关键词下定义只是一种有限的本质探寻,追求完美的定义可能是一个陷阱。我们要认识关键词的历史和现在,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展望关键词的未来。因而,关键词研究是一种立足语境动态的陈述方式,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和定义的确定性,而是诉诸历史性理解。正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丰富和延展了关键词的意义。

中华元典关键词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依据,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有古有今的语义根源。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表示,元典的创制者用“关键词”昭示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元典的阐释者借“关键词”赓续、传承、阐扬、新变中国文化。历朝历代的中国文化,常常以“关键词”重释的方式回到文化元典,如西汉董学之重释“天人”,魏晋玄学之重释“三玄”,唐代韩柳之重释“道”,宋代程朱之重释“理”,明代王学之重释“心”。他表示,中华元典关键词之语义考察,以五经以及儒墨道法兵诸家文化元典为文本依据,诠释中华元典关键词的词根性;以历史时空为经纬,厘定中华元典关键词的坐标性;以世界为视域,诠解中华元典关键词的转义性。这种“原生—沿生—再生”的语义考察,为推进中华元典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念、方法和入思路径。

元典关键词的现代再生性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古今恒长型、古今变异型、古今悖反型。其中,古今恒长型关键词有着强大、旺盛和恒久的生命力,从先秦“活”到当下,从轴心时代“活”到全球化时代。在李建中看来,21世纪的中国学者,既要站在现代文明和思想的理论高度,又要面对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问题,以“关键词”方式返回文化元典,整体系统、深刻辩证地重新阐释中华元典关键词,重新揭示中华元典关键词的原创意蕴和现代价值。

跨文化视野探寻关键词语境变迁

如果把文化活动比喻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那么曾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核心作用的那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就是这个网络经纬线相交处的“网结”。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以历史语义学和“关键词”钩沉为方法,甄别遴选出那些处于文化与社会研究“网结”要位的核心术语,力图通过细致的考辨梳理,凸显词语的政治立场与人文印迹,以呈现诸多问题的起源、发展与流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擎介绍,“关键词批评”是雷蒙·威廉斯政治追求、理论思考和社会实践交互影响及发展的结果。他通过意义与语境的探讨,在现实关系、社会秩序结构及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揭示意义与关系的多元化及多变性,寻绎这些“关键词”意义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异变。通过对文化与社会的关键性语汇进行历史语义学的考察梳理,呈现相关问题的流变,注重开放性、流变性与关联性,并结合其生成语境、基本含义及在批评实践中的发展、变异,揭示隐身于词语之后的政治倾向与意识形态。

胡亚敏表示,关键词研究采用历史和比较方法,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学批评的历史观念和总体观念基础上,突破线性历史观,将关键词视为一个动态多维乃至异质的发展过程,发掘和阐释关键词语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多样性。同时,又运用跨文化视野探寻关键词在不同民族和语境中的变迁,考察并总结它们在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流变与组构。

一个文论关键词在产生和流传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派生出一系列相关词语,进而构成一个庞大的“词族”或“概念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春青建议,可以深入比较中西文论系统中关键词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释两个文论关键词异同的深层原因,进而对构建当下文论提供借鉴。在他看来,通过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使之相互触发、彼此融汇,形成一个更加具有当代意义的“第三者”,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研究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的学术研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金波表示,关键词研究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研究视角或方法,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复合提取文化关键词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利用政治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研究礼学,利用生态、种族、物质、传播、读者反应等方法研究文化,类似这些方法都值得文化关键词研究学者借鉴。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