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Results Show

学术精品概览

陈望衡:文明前的“文明”——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研究(上、下卷)

2024-11-06 15:04

类别著作论文奖

成果名称:文明前的“文明”——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研究(上、下卷)

出版单位: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主要作者:陈望衡

学科门类: 艺术学

获奖等级: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

绪论:意识之母——史前审美意识的本原性。第一章:史前石器的审美意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均为:史前陶器的审美意识,分为上、中、下。第五章、第六章均为:史前玉器的审美意识,分为上、下。第七章:史前艺术审美意识。分别论述史前音乐、舞蹈、雕塑、岩画。第八章。第八章:史前传说与原始审美。第九章:史前神话与原始审美。第十章:史前宗教与原始审美。第十一章:史前审美意识例论。分别论述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第十二章:史前审美与中华文明,分别论述中华民族人性觉醒、哲学观念和礼制思想的萌芽。结论:史前艺术与中华美学传统。

二、主要内容

主旨论述中华史前的审美意识。从考古材料和神话传说两个方面去研究。主要论述:(一)中华史前审美意识发生发展脉胳:萌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独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明显见出中华民族独特品格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二)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的经济基础:农耕文明。(三)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的基本面貌:主体是陶器和玉器。彩陶是史前审美意识独立的证明,是史前审美意识的主要载体;玉器是中华民族史前审美意识初步完善的体现。(四)中华史前审美意识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从史前审美意识中诞生了中华的哲学观念(天地观念、阴阳观念)和礼乐观念,中华史前文明是中华民族童年。

三、观点创新和方法创新

观点创新:1、提出了史前审美意识具有本源性的重要观点。2、提出审美意识可以视为文明的标志。3、认为中华文化推至八九千年前贾湖文化时期,仰韶文化可以视为华族的开始。4、认为中华史前文明开启了中华美学的五大传统:天人合一传统、史筮合一传统、阴阳和合传统、礼乐和合传统、意象合一传统。5、由鸟崇拜发展而来的凤凰崇拜较之龙崇拜具有更大的审美普遍性,由此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崇阳恋阴”的基因。

方法创新:以地下考古材料为主结合与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纠正学界对中华神话传说的忽视的偏颇,认为史前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薮。地下考古材料与文献不一定能在事实上相对应,但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相对应。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1、首次全面地深入地从美学角度研究中华史前文明,是“史前审美意识研究的中国发声”(引自书评)。

2、提出确定文明的新的标尺——审美意识。从审美意识为文明标尺来看中华文明,其发生可以推至九千年前。

3、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提供了理论上和史实上的坚强支撑。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