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跨学科论坛】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对话“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之思与文明之辨”

2024-11-05 20:41

10月31日下午,2024年第2期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会议室举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全友以及来自全校的青年学者20余人参会,会议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服务处副处长周可主持。

冯果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此次跨学科论坛的期待:一是希望通过众多学者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是希望为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和提升的平台,营造创新氛围,三是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为快速转型的社会提供知识智慧和解决方案。张全友书记在致辞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本次论坛的欢迎与支持,表示马克思主义学科是人文社科研究的引领性学科,诚挚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学者参与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科研活动。

来自武汉大学第七批人文社科青年学术团队的5位青年学者先后做主题发言。

“现代文明国际传播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团队方迎风副教授的发言题为“跨越城乡鸿沟: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代际结构流动与社会变迁”。他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代际流动的基本情况,从教育、职业、健康等多个维度测算了中国代际流动的城乡差异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在规范的理论和实证模型框架下,他通过考察家庭的迁移,探讨了城乡代际流动差异形成的机制,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考察了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阶段中国城乡代际流动差异形成因素的变化,为我国增强代际流动性、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了“多维度评估代际流动状况、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等解决方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李学桃副教授的发言题为“中国式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基于制度史的分析”。他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共同选择、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惯性以及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三个方面分析了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全面梳理了围绕新中国工业化资本积累而建立起来的户籍制度、工农产品剪刀差制度、统购统销制度、供销合作社制度、国营商业制度等制度体系。他指出,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的工业化发展离不开这一资本积累,这种资本积累模式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为新时代要深化推进制度创新与设计、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资源。

“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的检测评估体系”团队仇叶副教授的发言题为“县乡财政分配结构与印象政绩生产”。仇老师以2019年的轰动性公众事件——“独山县”事件为引子,介绍了我国目前财政资金下沉背景下的县级财政支出模式,还以县级财政资金的来源、分配和使用为线索,总结出目前县级财政项目整合资金和常规资金呈现双轨制的特征,并深入分析了这种双轨制对印象政绩和“亮点项目”产生的决定性作用。仇叶老师认为,目前的县乡财政分配存在支出结构、基层治理重心和制度规范等三重扭曲,这一发现能够为我国的财政分配机制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波教授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容志教授对上半场三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陈波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青年老师基于各自研究领域对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问题的探讨,表示他们的研究体现了人文学科的内在关联,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容志老师认为三位报告人分别从社会、历史、组织三种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问题。这些多维视角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论坛下半场,“中国经验中的国家理论研究”团队的青年教师夏守智做了题为“数字驱动的信任累积:政府数据开放如何影响民众信任”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围绕政府数据开放如何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学界一直存在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分歧性观点。他通过将“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两个数据库与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数据相结合,建立了关于政府数据开放如何影响民众信任度的堆叠双重差分模型,得出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对民众信任能够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呈现出自中央向地方递减的“差序”格局的结论。另外,实证结果也表明民众对于政府透明度的感知可能发挥着机制作用。他还进一步指出,这一结论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异质性分析,为我国政府提高数据开放质量从而提升民众信任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中西民主比较研究”团队王斌范讲师的发言题为“寻找中国式的全球治理思想——从‘天下观’谈起”。王老师从当前人类对于世界秩序认知的困境谈起,强调“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和“全球冲突论”的不断应验,给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武装冲突和思想对立的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或许可以成为“全球正义”新的理论资源,为世界秩序提供新的解决之道。王斌范老师介绍了“天下观”的历史发展、具体内容以及现实意义,认为前秦儒家所主张的“仁政”思想具有辐射性和超国家性,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国际关系的合理解读,更是解决当代“全球正义”问题的潜在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杨威教授和社会学院的桂华教授对下半场的两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杨威老师指出,两位青年学者的研究内容与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着诸多契合之处。

桂华老师认为,夏守智老师的研究非常规范,其中所提到的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程度这一指标的数据来源可以进一步明确化,王斌范老师的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提问与讨论环节中,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方迎风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学桃副教授、社会学院的仇叶副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夏守智副研究员、哲学学院的王斌范讲师就现代化方式的国内外比较问题、政府相关研究的数据来源问题、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应用问题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武汉大学文科青年教师学社负责人余来明教授对本次跨学科论坛作了全面点评和学术总结。他高度评价了五位报告人的主旨报告,认为他们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深入解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向度。他建议进一步拉长历史线索,从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最后,余来明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主题设计和主旨报告的选题安排,希望与会学者通过持续深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和文明发展提供更多智慧和方案。

据悉,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创办于2006年,旨在通过骨干带动,推动多学科对话交流,凝聚青年人才,发出武大声音。此次论坛为2024年度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的第二期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之思与文明之辩”为主题,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现代文明国际传播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团队”“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的检测评估体系团队”“中国经验中的国家理论研究团队”“中西民主比较研究团队”等5支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联合承办,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与碰撞,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与文明发展问题。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