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学术活动】“概念史视野下的中国政治现代性”论坛顺利举办

2022-06-27 16:39

“概念史视野下的中国政治现代性”论坛顺利举办


2022年6月24日下午,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科青年教师学社主办的“概念史视野下的中国政治现代性”论坛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本论坛邀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暨学衡研究院副院长李里峰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其介绍西方概念史研究的起源与路径,并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对中国政治现代性问题进行初步反思。本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曹龙虎副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付小刚老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姜海龙老师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清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出席本次活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教授担任总结评议。


undefined


会议现场图

论坛伊始,李里峰教授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其先前的研究路径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政治动员角度出发,来理解中国革命,并探寻革命遗产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后受西方学界语言学转向和新文化史的影响,关注点逐步转向概念史研究领域;同时由于工作单位隶属政治学科,因此目前致力于对政治概念史的研究。


undefined


李里峰教授作报告

继而,李里峰教授概括性地介绍了西方概念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概念史是西方思想史、社会史、观念史领域“语言学转向”的重要结果,而概念史研究在西方国家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中心和侧重点:在英美学界体现为观念史/剑桥学派;在法国学界体现为话语分析/概念社会史;在德国学界体现为概念史/历史语义学。尽管上述学术流派名称与方法各异,但李里峰教授仍认为西方的概念史研究存在一定共性,即他们都认同概念史研究中“语言-行动”的对应(speech-art)、结构化(structuralization)、历史化(historization)、语境化(contexualization)、词与物之间张力(tension between words and things)的重要性;都反对或避免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anachronistic)、教条性迷思(doctrine myth)、融贯性迷思(coherence myth)、预见性迷思(prolepsis myth)和偏狭性迷思(parochialism myth)。

随后,李里峰教授转向了中文学界的概念史研究。他将目前已有的研究概括为五种类型:第一种为数据库分析,如金观涛和刘青峰所创建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第二种为概念丛分析,如总统、伯理玺天德的概念丛,殖民地、半殖民地、次殖民地的概念丛等;第三种为新名词研究,如陈寅恪所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和黄兴涛所言“新名词之战”;第四种为关键词研究,如封建、社会、民族、民主、共和等关键概念的研究;第五种为翻译/传播研究,如刘禾所提出的“跨语际实践”,翻译学界所关照的“翻译的现代性”和陈力卫所言“让语言更革命”等。

最后,李里峰教授结合其对“群众”、“运动”和“政党”三个概念的研究实践,抒发了他对政治概念史研究的心得与感悟。在对“群众”概念的研究中,他发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于群众始终存在“消极群众”和“积极群众”两种理解,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共同塑造着“群众”这一概念;在对“运动”概念的研究中,他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群众运动的起点”和“运动时代”来临的标志,其中“运动”概念主导着政治实践,并形塑了中国特有的动员政治;在对“政党”概念的研究中,他认为中国和西方在理解“政党”时,都经历了从朋党、派系到代议制政党,再到列宁主义政党的认知过程,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便是政党观念转型与政治实践探索相互激荡的产物。

undefined

曹龙虎副教授发言

随后进入与谈人发言环节。曹龙虎副教授尤为赞赏李里峰教授在政治学研究中所体现出的史学功底;同时,他认为西方后现代主义与语言学转向对于政治学的影响比较微弱,目前的政治学研究还是以实证和实在的研究为主,因而政治学中理论性、规范性的解释与概念史研究之间仍存在张力;随后,他向李里峰教授提问了政党的观念究竟是自我的主张还是他者的指认等问题。


undefined


付小刚老师发言

付小刚老师对李里峰教授的研究颇感亲切。他指出李里峰教授关注的问题也是他长期思考的问题,即革命留下的遗产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继而,他结合自己对国民革命概念的研究,强调现实需要的迁移和理论谱系的约束对概念产生的影响;此外,他认为概念史的分析是最基础的工作,多个概念形成概念群,而观念史是对概念群的研究;最后,他就话语分析在政治概念研究领域的应用问题向李里峰教授进行了提问。


undefined


姜海龙老师发言

姜海龙老师也颇为认可李里峰教授的研究。他认为概念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新视角,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能用传统实证研究来解释和理解的历史真实,概念史是一个相当有效的工具,从这个层面来讲,概念史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哲学;继而,他就概念史研究的范式问题,及概念史与词语史、词汇史、观念史、话语分析等的区分问题向李里峰教授进行了提问。


undefined


夏清副教授发言

夏清副教授认为李里峰教授的研究使其颇受感触。她向李里峰教授请教了若干问题,如概念史研究中如何处理精英文献与大众文献的关系,以及李里峰教授在自身学术路径转型中,为何要选择概念史这一研究领域等。


undefined


李里峰教授回应

四位与谈人发言结束后,李里峰教授一一进行了回应。他认为自我主张和他者指认间的辨析对于概念史研究并非十分重要,因而不必过于追求区分;他赞同概念会受现实需要的迁移和理论谱系的约束双重影响,但不赞同观念史是对概念群的研究这一观点;他强调概念史的个例研究对于展现中国现代化转型进程十分重要,故而主张先做各个概念的实证性研究,再形成系统性的解释;他赞同大众文献在目前的概念史研究中还未得到充分发掘,而这也是未来学界应重视的问题;谈及为何要做概念史,李里峰教授指出这主要缘于其自身的学术兴趣。


undefined


聂长顺教授总结

在学生提问环节,李里峰教授与在座学生进行了互动,解答了诸如概念史的研究方法等问题。随后,聂长顺教授进行了总结评议,他认为李里峰教授的研究既是实证的、历史的,又是理论的;既是研究概念史,又是把概念史作为一种方法来运用;同时在学术实践中保持着不断的反思,突破原有的方法论,达成新的理论自觉。这些都值得意欲进行概念史研究的学生借鉴与学习。本次论坛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第169期,亦是2022年度“文青学者论坛”的第2期。

(通讯员:吴朴非  摄影:印恺、李冰楠)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