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长江论坛】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应邀做客长江论坛

2025-03-04 10:48

2025年2月28日上午,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应邀做客武汉大学长江论坛,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39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的学术讲座。此次长江论坛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承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主持,校内外8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开始前,院长刘伟教授向姜教授以及参加本次论坛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姜教授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老朋友”,曾多次受邀参加武汉大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学术会议,并担任湖北省MPA案例大赛的评委。作为活跃于政治学界和公共管理学界的著名学者,姜教授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基层治理等相关领域发表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当前公共管理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姜教授的分享非常值得期待,定会给现场师生带来很多的灵感和启发。

讲座中,姜教授首先剖析了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现状,梳理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理论体系自主性不够、话语体系的中国化不够、学科体系的共识性不够、世界对话中的影响力不够。她强调,中国公共管理学想要突破西方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以彰显中国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原创性,提升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全球文明互鉴的影响力,就需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接着,姜教授围绕着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认知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对于“何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认知逻辑”,姜教授认为,认知逻辑主要回答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什么。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从概念开始发展的,所以公共管理学也必须提出自己的概念。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是关注公共性和聚焦公共体制。知识的体系化、知识体系的自主化、中国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的自主化三个方面则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成机理。

对于“何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逻辑”,姜教授认为,实践逻辑主要回答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当下具体是什么情形。她从公共管理教材、专业期刊、学科领域内的学(协)会、学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专业化发展历程,随后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本土化进行反思,提出要实现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自主化。最后,她从话语体系自主化、学术体系自主化、学科体系自主化三个方面分析并总结了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现状。

对于“何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逻辑”,姜教授认为,发展逻辑主要回答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演进过程为明确发展目标、厘定路径依赖、谋划实施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中国公共管理学的概念群、聚焦中国公共管理学的问题域、融通中国公共管理学的逻辑链、廓清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要素场。

姜教授分享结束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就服务型政府、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生如何做学问等问题同姜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

最后,刘伟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说,姜教授基于宏大的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基本问题,作了高屋建瓴、条分缕析的讲解。从认知、实践和发展三个维度对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了详细解析,对我们今后公共管理学各领域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认知、实践和发展三个维度的分析策略和思路,对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也都非常有启发性。姜老师的这场讲座既体现了学者的精深思考,又展现了名师的授课风采。

(供图,供稿:周晓琳)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