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vents
2025-03-07 11:32
前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司法机关更大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近年来,上海金融法院在上海高院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依托院校合作机制,与多所高等院校签署战略协议,紧紧围绕金融审判执行工作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共同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实务研讨、人才培养、培训授课等活动,一体推进新时代法学研究、法律教育和司法实践衔接融合,助力金融审判工作现代化。即日起,上海金融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院校合作”专栏,刊发上海金融法院在推动法学教育与金融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努力建设金融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研究新高地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为持续凝聚院校合力,共同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冯果教授工作站”(相关链接👉 揭牌!“冯果教授工作站”入驻上海金融法院)迎来提能升级!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果受邀来院开展“金融大讲堂”专题授课,双方就教授工作站实体化运行及2025年度重点合作项目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推动金融审判与学术研究的双向赋能,为金融审判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大咖开讲】法学理论研究与金融司法实践深度碰撞
当法学理论研究与金融司法实践深度碰撞,会迸发怎样的创新火花?3月5日,在上海金融法院2025年“金融大讲堂”首讲中,冯果教授以“金融司法与监管的协同——穿透式审判中的挑战与回应”为题,系统阐释穿透式审判的实践逻辑。
理论突破:剖析穿透式审判与穿透式监管的共性特征与机制差异,提出审判应恪守“有限、平衡、安全”三原则。
实务指南:明确穿透审查的四大规范路径:严格限定启动条件、强化程序正当性约束、建立多元价值动态权衡机制、增强裁判文书实质说理。
效能目标:通过司法与监管的功能互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升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顾全在主持讲座时指出,“冯果教授的理论框架为破解新型金融案件审理难题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将有助于我们提升金融专业审判能力,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实施。”现场百余名干警共同聆听金融“司法+监管”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新成果。
【举措落地】五维联动夯实工作站实体化运行
当日下午,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田骏,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符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与冯果教授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围绕工作站实体化运行、项目化合作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图:
学术攻关:定期邀请冯果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参与上海金融法院重要裁判指引、法律纠纷风险防范报告、司法研究报告等研究论证,聚焦“数字金融裁判规则”“涉外金融纠纷解决”等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合作。
人才共育:视情为武汉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提供挂职岗位,依托教授工作站接收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到法院开展专项调研实习,组织法院审判业务专家骨干开展“金融司法实务课程进校园”活动,积极承担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
审判赋能:对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邀请冯果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参加专家论证会、专业法官会议、法官专业委员会等,提供专业意见和咨询,提升裁判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项目合作:结合双方理论与实践优势,针对金融审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联合申报专项课题,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鼓励法官与教授团队合作,发表高质量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
社会服务:积极推动双方研究成果转化,以司法建议、信息简报、专题报告等形式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在法答网“答疑专家”问题中,定期选取若干具有普遍性、争议性问题,邀请冯果教授及团队成员深入研究探讨。
【实地探访】涉外与数字金融司法的前沿布局
冯果教授专程考察上海金融法院教授工作站办公点、诉讼服务中心、数字法庭及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等场所。冯果教授表示:“工作站的实体化运行,将加速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化学反应,特别是在涉外金融‘规则对接’与数字金融‘风险防控’领域,有望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展望】构建中国金融司法的“学术+实践”双引擎
作为全国首个金融审判专业领域的教授工作站,此次合作升级标志着“院校智库-司法机关”协同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未来,工作站将聚焦金融司法重大改革议题,以理论创新反哺审判实践,以案例研究推动规则供给,全力服务金融强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文字 | 甘璐 刘蒙
摄影 | 陈伟
编辑 | 吴斌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