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刘礼堂:赓续红色血脉,做好高等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宣讲工作

2022-09-20 20:01

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做好高等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宣讲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来说意义重大。围绕高校红色文化宣讲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礼堂

01

红色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

刘礼堂红色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文化形式,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红色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逐渐创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和红色文化的重要支柱。这些伟大的精神坐标来自于不同的奋斗阶段,在内涵上也各有侧重,却共同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精髓。除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一“筋骨”外,红色文化还包含很多丰富多样的内容,比如红色历史、红色文艺作品、红色标语口号等。红色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的成分。红色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那些革命历史文物、革命文献档案、红色遗址旧址以及各种红色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无论是红色文化的精神部分还是物质部分,都应该做好保护、研究、宣传工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02

高校红色文化宣讲工作的要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当怎样做好高等教育中的红色文化宣讲工作?

刘礼堂在高校里讲好红色文化,要在内容和形式两个层次下功夫。在内容上,宣讲红色文化要有史、有事、有据。具体来说,首先,要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要讲得生动、感人、有细节、有情怀。红色文化蕴藏在这些重大事件之中,而这些重大事件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促成的,宣讲内容要能够展现伟大革命者和伟大建设者们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的共情和感佩。其次,要结合当下的实践,让红色文化成为活的思想资源,成为学生的精神指引和人生火炬。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还比较迷茫,对于历史大势会如何发展、接下来的人生路该怎么走,还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通过红色文化宣讲,宣传红色精神,既要帮助他们体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又要教育他们把个人选择和国家、民族、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指出未来的光明道路。此外,最好能够因地制宜地宣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出来的。今天很多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等地,这些城市历史上都发生过与红色文化有关的重大事件,可以在宣讲中利用好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了解脚下的土地,热爱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

在形式上,红色文化宣讲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使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起来。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对流行文化更熟悉、更感兴趣,对红色文化不了解,接受起来就有难度,因此要想办法吸引他们,这是宣讲起效果的前提。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去完善宣讲的形式。

其一,传统的讲座、课程仍然是主要形式,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的,要想办法提升红色文化讲座、红色文化课程的质量,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二,红色文化宣讲要借助红色文化产品的力量。红色文艺事业从延安时期就已经有了可观的规模,经过这么多年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红色影视剧,要好好利用起来,为高校红色文化宣讲服务。这其中有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比如《上甘岭》,虽然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是经过了4K修复,清晰度上完全可以满足年轻观众的需要。也有一些近年来新创作的高质量作品,比如《十送红军》、《觉醒年代》、《山海情》、《长津湖》等等,在年轻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无论是红色经典影视剧还是红色热播影视剧,都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也可以在宣讲中穿插片段。好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除了影视剧外,红色音乐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歌唱比赛等形式把一些优秀的红色音乐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其三,红色文化宣讲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高校可以和一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合作,目前比较普遍的形式是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去参观、瞻仰,现场开展讲解和宣传活动;也有实践性强一点的,比如看望革命军人、去一些烈士陵园祭扫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也有助于营造宣讲教育的良好氛围。但是不能止步于此,还要进一步去提升红色文化宣讲的实践性。比如,将红色文化宣讲和这两年国家提倡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去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加义务劳动、做场馆志愿者;把学生带到农村地区,实地感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伟大成绩,体会脱贫攻坚战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顺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这些新形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并使其规范化、长期化

03

红色文化宣讲应当因地制宜


中国社会科学网:关于因地制宜地宣讲红色文化,您有哪些具体的想法或经验分享?

刘礼堂:我认为比较可行的一个办法,是在宣讲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把区域史、城市史、校史,与党史、近代革命史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红色遗产的距离,使红色文化教育亲切、可感。以我自己宣讲的亲身经历来说,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湖北地区的革命风云、武汉地区的革命历程、武汉大学的红色往事,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宣讲效果。

湖北地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大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诞生地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根据地。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千百年来传承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一诺千金的忠诚品格和九死不悔的爱国之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感召下,湖北人挺身而出,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诞生了徐海东、王树声等236位开国将帅;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潭秋、张太雷、林育南等31位湖北省委书记为革命献身,70万湖北英烈舍生取义。从鄂南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的星星之火,到开辟五大苏区、创建四大红军部队的燎原之势,再到半壁沦亡之际挺起的抗日之脊,湖北这片铁血土地,为革命的胜利奉献出无数英雄儿女,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汉这座城市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被誉为革命的“赤都”。武汉是建党初期的重要红色摇篮,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是继上海之后、与北京同时的中共第二批地方早期组织;在大革命的高潮时期,中共领导人和中央机关云集武汉,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在这里写成;大革命遭遇挫折时,这里召开了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重要转折点;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邓颖超等领导人来到武汉,使这里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指挥部。武汉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大学。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中共“一大”代表都曾在武汉大学学习或工作;抗战时期,周恩来、邓颖超曾在武汉大学“十八栋”建筑群27号居住,组织领导抗战宣传活动,与国内外人士商谈抗日大计,使这座建筑获得了“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的美誉……

通过挖掘所在地域、城市、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是一座走过了光辉历程的红色学府、一座近代史上风起云涌的英雄城市、一片蕴藏着厚重文化的伟大热土。这种教育方式是震撼人心的,它会让学生意识到红色文化原来离自己如此之近,他们走在校园里会想起那些同样在此工作求学的先烈先贤、看到他们留下的历史遗迹,会主动利用节假日去参观和瞻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八七会议会址、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样一来,红色文化就在学生的心里鲜活起来了,真正成为了他们的力量源泉,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和以往那些伟大的革命者、建设者的精神联系,意识到年轻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 孙华东 黄文俊

审核 | 李霄鹍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