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中世纪史】专家学者共论中世纪史,缅怀吴于廑先生

2023-04-24 13:14

新闻网讯(通讯员叶宣延、何子毅)4月15日至16日,作为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吴于廑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与大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研究生论坛。

本次大会和论坛均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18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以及10余所报刊杂志社和出版社的代表相聚珞珈山,研讨中世纪史领域的诸多学术问题,缅怀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人吴于廑先生。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回顾了吴于廑先生为中国和武汉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指出当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之中,这对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全新的使命。适逢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历史学科创建110周年,举办此次学术盛会,对于推动中国和武汉大学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回忆了他在吴先生指导下学习、工作和成长的诸多往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多、提交论文选题覆盖面广、办会水平高,充分展现出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发展势头强劲、后备力量充足。

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刘景华教授致辞称,本次大会是学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他对武汉大学校、院各级领导和武大世界史学科为大会所作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研究中世纪史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殷切寄望。

开幕式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陶军介绍了吴于廑先生的学术生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安志教授主持。

随后举行两场大会报告会,第一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徐浩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向荣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晋新教授、中山大学龙秀清教授、北京大学李隆国副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第二场由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主持。武汉大学陈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顺洪教授、武汉大学李工真教授、聊城大学李增洪教授从不同层面深切缅怀了吴于廑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之道。

4月15日下午,与会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分为六个论坛进行研讨。讨论的主题涵盖吴于廑先生与整体史观,经济与社会,法律与治理,政治与军事,宗教与思想文化,文本、书写与记忆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宏观思考和微观研究相并重,学术前沿与传统议题相辉映,国别区域研究与跨区域、跨国别研究相结合,历史学与多学科理论方法相交叉等特点。与会学者的发言和交流充分展现了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在理论、方法、资料和研究领域、涵盖地域范围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蓬勃推进。

4月16日上午的两场大会报告会,第一场由东北师范大学王晋新教授主持。吴于廑先生81级研究生薛惠宗、中国人民大学徐浩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志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康昊副教授作主旨发言。第二场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徐再荣研究员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吴愁老师、复旦大学易晋铭博士后以及中世纪史学术委员会遴选的两位研究生代表贾方舟和梁桂蓉分别作学术报告。

大会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向荣教授和中山大学龙秀清教授主持。闭幕式上,六个小组的代表对本组研讨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北京大学彭小瑜教授就本次会议主题及分组讨论的发言作学术总结。向荣教授指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研究中应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直击学术前沿,在国际上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发声;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国际先进的学术成果融入中国的学术体系,加强现实关照,推动世界史研究迈上新台阶。至此,为期两天的大会和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吴于先生学术生平简介

吴于廑(1913-1993年),著名历史学家,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祖籍安徽休宁,先后进入东吴大学历史系和南开经济研究所学习。1941年秋以特优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留美公费生,入读哈佛大学文理科学研究院。1944年和1946年,先后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在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的邀请下,吴于廑回国到武汉大学任教,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副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中国世界上古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副主编。还曾担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湖北省委主任委员等职。

吴于廑先生学养深厚、视野开阔,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世界古代和中世纪史、中西历史比较、西方史学史等领域多有建树。60年代初,他与北京大学周一良教授共同主编四卷本《世界通史》。该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填补了当时我国高校世界通史教科书的空白。1986年,受国家教委委托,吴于廑与齐世荣先生共同着手主编新的高校世界史教材。六卷本的《世界史》在1992年至199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仍是全国高校世界史专业的通用教材。

吴于廑先生还致力于世界史理论体系的建构。他以“整体世界史观”为学理框架,对关系人类历史进程全局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大跨度比较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视野宏阔、见解深邃的学术论文,包括《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冲击下的反应》,以及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撰写的概观性条目“世界历史”。吴先生提出的“整体世界史观”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藩篱,创造性地论证了人类历史从孤立分散走向世界一体的进程,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世界史体系探讨“最为突出”的成就,标志着“世界历史新理论在中国兴起”,至今仍是中国世界史学界极其宝贵的史学财富。

1940年代吴于廑先生在哈佛大学

1980年代吴于廑先生和学生一起

1980年代吴于廑先生在书房

1993年4月庆贺吴于廑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编辑:付晓歌)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