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学术动态】全球学者珞珈聚焦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9-27 12:11

新闻网讯(通讯员程师瀚)9月23日至24日,碳中和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博鸿鲁尔大学、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副校长唐其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Markus Taube分别致开幕辞。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星莉主持开幕式。

唐其柱致辞指出,恰逢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科教育130周年院庆,作为校庆院庆高端学术活动之一,本次论坛聚焦于“碳中和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论坛不仅为我校师生近距离聆听智者声音、观摩学者风采,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有助于密切我校与海内外各兄弟院校及单位的学术交往与联系。

聂军介绍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办学情况,指出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和英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将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丰硕的研讨成果。

Markus Taube回顾了近年来武汉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的友好互动和合作,表示希望明年能够继续与武汉大学合作,在德国就碳中和与气候变化这个人类社会最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的主题举办系列论坛活动。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受邀在大会上进行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研究员做了题为“零碳微单元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及其经济社会变革”的主旨报告,指出零碳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基础薄弱,存在间歇性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但随着其发电价格越来越富有竞争力,电力和化学储能技术安全性、经济可行性、耐久性不断提升,我们需要改变发展轨道,构建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更公平、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零碳微单元能源综合消费系统,推动中国走向净零排放。

德国海德堡大学副校长AnjaSenz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为“电动交通增长的极限?地缘经济、关键资源和可持续性”,指出当前研究中对于电动交通未来发展的估计过于乐观,稳定的政治环境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电动交通的发展会面临包括政治、经济和生态在内的多种风险,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钴、锂和石墨等原材料供应形势严峻,未来需要世界各国间进行更多合作来缓解紧张的国际局势,为电动交通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碳中和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齐晔做了题为“中国煤炭达峰:复兴神话与衰落现实”的主旨报告,指出中国煤炭消费的下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近期的反弹主要是电能替代政策的结果。煤炭、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三者脱钩是大势所趋,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电力增长即将结束,中国的能源系统正在经历一场以电气化和清洁电力为特征的根本性变革。

德国政府“未来能源”专家委员会主席、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博鸿鲁尔大学AndreasLoeschel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为“提高中国大众对碳税的支持”,通过一项针对上海3460名居民的问卷调查,他发现中国公民更关注碳税中能否体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已婚夫妇和有更多子女的家庭对碳税更为支持,如果能够明确告知公民其可以通过碳税收入再分配获取的收益,这会增加他们对碳税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期刊主编史丹研究员做了题为“碳达峰的产业与区域差异及政策建议”的主旨报告,在分析了中国不同城市碳达峰的次序、产业结构变动对不同收入地区的碳效率影响和“双循环”对不同地区减排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节能减排措施、数字经济不仅要帮助其他行业减排,更要“自身”先减排等政策建议。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沈波研究员主旨报告的题目为“释放需求侧资源,实现2035年无碳电力系统目标:从美国吸取的经验教训”,介绍了美国在挖掘电力需求侧资源时的经验和挑战,并指出政策可以成为初期挖掘需求侧资源潜力的重要因素,但深入挖掘和利用最终应该由良好运作的电力市场和高效的电价制度来支撑。

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Markus Taube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使命导向’的创新与产业政策的三重螺旋分析”的主旨报告,在传统的大学-产业-政府互动三重螺旋系统动态模型中,基于中国“以使命为导向”创新政策的特点,引入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并以天津为例介绍了天津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的三重螺旋模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晋涛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为“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和政策需求”,从发挥森林碳汇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替代作用切入,提出了碳汇的初始所有权与林木所有权统一、碳汇与排放权等价两个森林碳汇市场建设的原则,并就改进林业政策、推动林区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香港大学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研究院张晓玲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为“集成生产-消费系统的气候协同行动:来自香港的经验”,在分析香港1970年至2020年的能源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识别香港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她提出了一种集成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碳排放责任分担方法,并模拟了在不同社会经济和气候政策情景组合下香港各行业的排放路径。

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包晓辉教授做了题为“猫不在,老鼠不玩: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的主旨报告,主要就中国城市碳排放如何应对中央政府的突击检查和地方政府高级官员的更替展开了研究,她指出中央政府检查期间(猫在附近)城市排放减少,地方政府换届时(猫走了)排放控制有所放松,而碳排放交易体系可以有效阻止这种行为。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教授主旨报告的题目为“碳市场和电力市场之间的成本传递”,分析了中国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碳市场带来的碳成本传递效应,指出从时间变化结构的角度来看,碳成本传递会扩大峰谷电价差异,未来需要进一步降低全国碳市场免费配额分配的比例,以避免对化石燃料发电厂的补贴效应。

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教授做了题为“碳中和情境下中国碳市场价格预测及欧美碳关税的影响评估”的主旨报告,基于数据分解算法、人工智能模型和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他预测了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中国的碳价格,并进一步分析了欧美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9月24日,大会组织了14场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的国际经贸合作、碳市场、能源转型、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政策协调及碳风险等问题进行了论文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研讨。

据介绍,本次论坛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商科教育130周年院庆的高端学术活动之一,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承办,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湖北省美国经济学会、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东亚研究所协办。

(供图: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辑:肖珊)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