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讲坛

Luojia Forum

2017年

首 页 > 2017年 > 正文

汪毅夫:妈祖与中华文化

2017-10-23 10:56

珞珈讲坛第173

时 间:2017年4月10日(周一)下午14:00

地 点: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

主讲人:汪毅夫

题 目:妈祖与中华文化

主讲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现任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联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

出版专著有《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闽台地方史论稿》等十多部,在《台湾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赴岛内在成功大学、台南大学、中山大学、屏东大学、铭传大学等1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0余所高校做学术演讲,也在北大、厦大等地为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10余所台湾高校师生做学术演讲,在岛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汪毅夫教授多次接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凤凰卫视、香港卫视、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中国评论社、台湾联合报、中国台湾网等新闻媒体的专访。

汪毅夫:妈祖与中华文化

汪毅夫教授通过妈祖信仰的文化源流及在两岸的发展演化,围绕两岸同胞在中华文化的理解、传承、弘扬方面,就中华文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演变等主题与听众开展交流。扩大加强了两岸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加深两岸民众特别是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汪毅夫教授的报告内容涵盖三大部分:其一,妈祖的美德故事与灵验传说;其二,妈祖庙的纪念性祭祀与诉求性祭祀;其三,妈祖文化研究。他指出,海峡两岸的妈祖信民并非仅仅对妈祖的灵验传说津津乐道,对妈祖的美德亦念念不忘,他们不只是相信妈祖有实利实用的功效,还服膺于“人神共钦”的美德和“善有善报”的道理,“信民祭拜妈祖,并非仅仅是‘报其功’,也往往出于‘感其德’”。

汪毅夫教授将对于妈祖的祭拜仪式分类纪念性和诉求性两类,他指出,“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文豪先生对妈祖的祭拜是纪念性的,是出于对妈祖美德的崇敬;我还相信,林文豪先生心中也有伟大的诉求:祈盼祖国统一。”因此,在他看来,身为党员干部的林文豪先生身穿长袍马褂率领信众祭拜妈祖的行为并无不妥。

谈及关于妈祖信仰的研究时,汪毅夫教授认为,从妈祖庙的分布来描述妈祖信仰的盛况和传播情况是妈祖文化研究中相当常见、也相当合理的思路,如果我们将海上船舶供奉“船仔妈”的现象考量在内,我们至少会发现:闽台海上的妈祖庙也是妈祖信仰的传播管道,有时信民是通过这个管道接近和接受妈祖信仰的。

主讲人观点:

我们从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仰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信民并非仅仅对妈祖的灵验传说津津乐道,对妈祖的美德亦念念不忘,甚至有意编造妈祖生前、身后的美德故事;信民并非仅仅相信妈祖有实利实用的功效,还服膺于“人 神共钦”的美德和“善有善报”的道理;信民祭拜妈祖,并非仅仅是“报其功”,也往往出于“感其德”。

1997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初九),湄洲祖庙举行 纪念妈祖羽化1010年祭人”暨妈祖文化学术研会。行礼之时,唱、赞、行、跪 、进 、退、 迎、送 ,钟 、鼓 、乐、舞 、香、烛 、帛、 爵 ,井井有条,气氛庄严而肃穆,凸显了祭典的纪念性。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以及与此有关的宗族观念、宗族活动本来 具有认同、 整合和辨异、分别两种倾向。认本家、认同宗反映的是认同、整合的倾向,而分房、分宗又表现了辨异、分别的倾向,这两种倾向是同时存在的,辨异、分别的倾向发展至极,宗族活动遂演为宗族斗争乃至械斗。 在历史上,宗族械斗曾经是闽、台两地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由寻根渴祖的动因引发的宗族活动(包括修坟、修祠、修谱、祭祖和宗亲联谊)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辨异、分别的倾向,而取了认同、整合倾向。可以预见,闽、两地同胞将在宗族文化的层面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共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两岸同胞的合作和交流、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