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atic Education
2022-10-05 19:35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总面积为16440平方米,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盛誉,同时也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7年5月3日,中央工委选择了地理位置好、群众基础牢的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所在地,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决定迁至华北与中央工委合署办公。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先抵达西柏坡,5月1日,党中央开始在西柏坡办公,5月26日,毛泽东也顺利抵达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
1949年1月31日,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此召开。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一、解放战争的决策与指挥中心
1948年5月,党中央到达西柏坡与中央工委合署办公,西柏坡成为解放战争的决策与指挥中心。1948年秋,东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时国民党军总兵力为365万人,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仅174万人,且被分割在沈阳、北平、西安、武汉、徐州五个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从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发展到280万人,武器装备逐步改善,战斗经验日渐丰富,已具备成熟的作战能力。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全面正确的分析了战争局势后,决定把握有利时机,对国民党实施大歼灭战。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在北宁路打响。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指挥下,东北野战军率先发起进攻,将国民党围困至锦州。10月2日蒋介石亲抵沈阳,同傅作义、卫立煌商讨对策,决定从华北及山东紧急海运7个师到葫芦岛,会同锦西、葫芦岛原有的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从沈阳抽出5个军11个师组成“西进兵团”,东西对进增援锦州。10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猛攻塔山,东北野战军顽强阻击,鏖战六昼夜,成功抵挡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冲击,阻止其东进。与此同时,“西进兵团”在遭到解放军三个纵队的阻击后,止于彰武、新立屯一带,未敢继续南进。14日,解放军开始攻城,经过31小时的激战,于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17日,国民党守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9日,新七军投诚,21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残部投降,长春宣告和平解放。蒋介石此时仍想夺回锦州,他严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进兵团”与“西进兵团”企图南北夹击,“规复锦州”。2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放弃攻打锦西、葫芦岛的计划,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诱至新立屯、黑山地区予以围歼。经过两天激战,全歼该兵团10万人,俘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占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和平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首次在数量上超越了国民党军队,东北野战军也成为了全国战局中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塔山阻击战(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48年9月下旬,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以便顺利夺取徐州,党中央决定乘胜追击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的国民党军,称为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起至1949年1月10日止,历时66天,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百韬兵团约10万人,击毙军团司令官黄百韬,随后攻占宿县,争取国民党第三绥靖区3个半师起义,并成功阻击了徐州、蚌埠、豫南的增援之敌。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约12万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在徐南、蚌北展开大规模阻击,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对进、三军会师的企图,解放了战略要地徐州。追击、合围徐州西撤之杜聿明集团,并歼灭了其中突围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经过20天的战场修整,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广泛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攻势,同时,敦促杜聿明率部投降。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部的发起总攻,经过四天激战,于10日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约20万人,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第二个大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在战场兵力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在此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这一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淮海战役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委员合影(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即第2兵团进至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地区待命,东北野战军主力位于沈阳、营口、锦州地区休整,随着淮海战役的顺利发展,中共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极有可能南撤,与此同时,傅系部队则必将西逃。为阻止蒋介石的撤退计划,中共中央军委提前调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计划同华北军区部队协力歼灭傅作义集团。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11月29日至12月20日为第一阶段,是对傅集团进行战略围剿。首先,华北军区第3兵团首先向张家口外围国民党军发起攻击,至12月2日,对张家口形成包围态势。为了防止华北国民党军队从海上逃跑,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对张家口、新保安之敌采取“不战而围”,对平津、塘沽之敌采取“隔而不围”的战术,通过切断敌人之间的联系,对敌人实施各个歼灭。至12月20日,傅集团被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地区,其南逃和西逃的所有路线均被切断。12月21日至次年1月17日为第二阶段,21日,华北军区共9个旅发动新保安战役,扫清外围据点,22日攻克了新保安,全歼第35军军部。24日在张家口追剿逃敌5.4万余人,收复张家口。1949年1月15日,攻占天津,歼灭国民党军守军13万人,17日,解放塘沽。1月18日至31日为第三阶段,和平解放北平。天津解放后,北平傅系部队25万守军陷入绝境。为保护这座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通过谈判和平解放北平。从1948年12月起,傅作义派代表到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进行了三次正式谈判,最终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1月21日,双方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至此,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解放天津(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三大战役的战争规模和战果,是举世罕见的。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的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确立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出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会议集中讨论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会议决定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攻击,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其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描绘了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三、新民主主义最后的驿站:“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踏上了赴京建国之路,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征程。
临行前,毛泽东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其中有着中共中央领导人对未来深刻的思考,以及在战争年代、在西柏坡时期对“考试”丰富而扎实的准备。“赶考”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形象的生动阐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特有的精神品质,蕴含了浓厚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和为民情怀,“赶考”的征程从历史走向未来,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接力。
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仅仅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载的永恒。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更是新时代“赶考”的强大动力。
1949年政协筹备会常委合影(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单位:刘礼堂,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娜,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