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学术交流】陈斐:近年来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

2019-07-12 16:27

2019年6月21日上午9时,应“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之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副研究员陈斐老师在文学院215会议室作了题为《近年来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以<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补注过程中发现的诸家疏误为例》的讲座。讲座由余来明教授主持。

陈斐老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在讲座中,陈斐老师从“注释之事”和“注释学”出发,结合各种电子数据库不断问世与普及的实际情况,全面地分析了借助先进的电脑网络手段处理注释工作的两面性。陈老师表示,“数字化尽管为注释之学提供了检索的便利,但也会诱使人们不读书,依赖于检索,从而使注释工作乃至整个古典研究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接着,陈老师以他在补注《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过程中发现的诸家疏误为例,介绍了《唐诗三体家法》的成书过程、后人对该书的注评情况以及自己对已有注评的补注态度,并从漏注典故、误注典故、释典不确、诂词未切、错解地名、抉择失当、误会诗意、详略失当等八个方面胪列和分析了自己在补注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疏误。在分析“漏注典故”时,陈老师举出了钱起五律《哭空寂寺玄上人》首联“凄然双树下,垂泪远公房”中“双树”的实例,指出“双树”实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而大陆和台湾两种《钱起诗集校注》皆未注出此典故;在分析“误注典故”时,陈老师举出了《马戴诗注》对马戴五律《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中“白云”注疏的实例,指出“白云,古用以寓亲友之思”的谬误以及《马戴诗注》引《大唐新语·举贤》“吾视所居,近此云下”中“白云”涵义与戴诗中“白云”涵义不同的事实,认为戴诗中的“白云”应喻归隐;在分析“释典不确”时,陈老师举出了《唐人律诗笺注集评》对李嘉祐五律《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尾联“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中“倚门”释为“……料想此刻,使君叔定倚门而望,盼念侄子到来”的实例,指出《唐人律诗笺注集评》对此典阐释的不精当之处,“倚门”多指父母(特别是母亲)盼子归来,罕见用在叔侄之间;在分析“诂词未切”的时,陈老师举出了《戴叔伦诗集校注》对戴叔伦五律《江上别张欢》尾联“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中“沧海人”释为“喻怀抱大志而未荣达之人”的实例,指出《戴叔伦诗集校注》或受李白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影响的情况,“沧海人”应指在沧海中浪迹、隐逸之士,与出仕者身份相对。在陈老师看来,这些疏误,可以视为数字化时代诗歌注释的“时代症候”,也折射了这个时代古典研究赖以为根基的文本解读情况。在讲座最后,陈老师评价了当下文学研究呈现出的“边缘化”倾向、文学研究偏离文学本位的现象、文学研究与教育不再以“创作”为中心的理念,呼吁学界重视经典、回归文学,倡导学诗在诗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十三场。该活动由武汉大学人事部、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术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武汉大学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文学院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

(图:廖玥文:郭一)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