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国际交流】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韩瑞亚教授来校讲学

2019-06-14 15:36

6月4日上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韩瑞亚(Rania Huntington)教授来校讲学,带来题为“明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续)”的讲座。

韩瑞亚教授延续了“明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中“distant reading”的观察视角,在之前提到的《狯园志异》外,新增加了对另一部志怪小说《耳谈类增》阶段性的地理研究,两者在时代和形式上接近,因而可以相互对照。在软件和工具方面,韩教授也进行了完善。

韩瑞亚教授首先介绍了题目的来历,“内容”(狐仙、吊死鬼、疫病等)和“各种记忆”(家庭记忆、历史记忆)等已有研究之外,“地理”是考察繁杂的志怪小说集的新线索。然后就志怪小说的地理性质、地理意义分别作了阐述,指出志怪小说的地理信息通常开篇第一句就写得很明确,但同时又往往在虚实之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交游与故事的传播。具体到《狯园志异》《耳谈类增》两书的地理差异,因为两位作者钱希言、王同轨分别是江苏常熟和湖北黄冈人,因而偏爱的地理空间不同,这一细节在韩教授所绘的地理分布图上得到了鲜明反映:《狯园》的故事分布以江苏(尤其是苏州)为中心,北京次之,围绕着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耳谈》的湖广比例较《狯园》多,但不如它集中,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则是最多的。至于鬼的分布,《狯园》中的鬼较为集中,《耳谈》则不然。接着韩教授将视野集中到湖北省,指出了《狯园》《耳谈》中的鬼怪较为集中的四个地方,即黄冈(以及附近的鄂城)、武当山、京山和武昌,带给了现场师生空间上的亲切感。

关于如何分析志怪小说中的类似情节,韩瑞亚教授另辟蹊径,从地理研究角度着重讲了“隔世滋味”“沉水木头”“江湖上的百戏”三个例子,认为每类故事都有其特殊的时空结构演变。《耳谈类增·天台卢公》和《狯园志异·段民曹梦前生》讲述轮回故事,不仅将主人公的两世相接,今生和前世的家也得以联系;《耳谈类增·楠木精》与《狯园志异·楠木精》共同演绎“沉水木头”的传奇,体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本地与外地人的叙事也各不相同;《耳谈类增·河洛人幻术》《狯园志异·偷桃小儿》以及后出的《聊斋志异·偷桃》,则不约而同书写了“江湖上的百戏”,反映了流传较广的江湖幻术,但在时空上相隔。谈到将来的研究计划和心得体会,韩教授表示会比较《耳谈》版本及其志怪、杂事内容的差异,由此延伸到历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对地名敏感,对信息有新认识,而比绘制地图更重要的是对地图的解读。

6月5日上午,应我院“区域文学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构建”青年学术团队的邀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韩瑞亚(Rania Huntington)教授,就“中国文学的翻译与教学和研究”这一议题,与我院师生开展座谈活动。

韩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言小说,教学领域涉及中国历代文学。她从个人的教学感受出发,指出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没有固定或正确的模板。英文在不断变化,一些19世纪翻译过去的唐诗,现行读起来也可能会有隔离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也需要与时俱进。她还强调,翻译的过程也是文本分析的过程,只有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出精准的翻译。

在中国文学的教学方面,韩教授谈到了美国东亚系的课程设置。她从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的安排、选修课的特色等方面,阐述了美国汉学教育的特点。

座谈会还讨论了汉学家的身份定位、汉学主义的理论依据等问题。韩教授以庄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幽默地表达了“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立场。涂险峰教授也指出,研究某一学术问题,不能全然置身其中,也需要同问题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有时候是一种障碍、一种隔阂,但它也可以成为优势,跨文化的交流能更有利于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解读。”

(文/颜彦;图/王统尚)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