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学术动态】“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 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圆桌对话(二)观点摘编

2018-11-01 17:22

武汉大学、光明日报社成功举办2018年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见本公众号10月22日报道:《聚焦“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成功举办》)。当天下午,各界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这一主题展开了两场圆桌式对话。现将第二场圆桌对话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本场圆桌对话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议题进行。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王战等参与对话。圆桌对话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主持。

程曼丽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指出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舆情研判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于提升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她认为,媒体、智库等机构应强化实地调研,在国际传播中高度重视沿线国家政界、媒体、民间等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针对相关国家关注、关心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和回应。同时,国际传播能力是共建的,其主体不仅包括政府、主流媒体和企业,也包括普通公民,公民素养的提升,也将助力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

李嵘介绍了澎湃新闻在对外传播策略上所做的调整。不同于国内传统外宣媒体的宣传叙事,也有别于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立场预设,澎湃新闻“第六声”全英文媒体网站,通过记录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故事和梦想,从小而美的切入口反映更加真实、立体的现代中国。他指出,该网站的实践表明,突破语言的限制以后,对外传播效果明显提升,与读者评论的互动,更有利于价值观的传播与推广。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外宣,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

余运全指出,国家形象是国家建设在国际社会的外溢,是国际受众对一国的认知。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和外部塑造是“共同演进”的。国家形象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的引领,其外在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形象等。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所作的G20国家民众对中国看法的抽样实证调查显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上升,东方大国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十分显著。他强调,国家形象需要与国家建设共同演进,需要协调各方面传播资源,拓展渠道协同展示。国家建设的高品质、国民的高素质,才能带来国家形象的“高颜值”。

王战认为,国家形象是本民族自我文化认知和它国认知叠加形成的总体印象观,其内在影响因素是文化本源。他以法国的理性文化、非洲的幸福文化、中国的效率文化为例,指出不同国家的文化本源不同,所展现出的文化面貌不同。对不同的文化要采取客观的、理性的态度来评价。他同时强调,文化传播是文化软实力的输出,需要文化自信作为基础。理解、尊重对方文化,努力学习对方文化,进而掌握和包容对方的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圆桌对话的最后,嘉宾们就国家形象变化的体现、国家形象的建构等问题同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