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学术讲座】台北故宫博物院邓淑苹研究员在历史学院作学术讲座

2017-12-22 11:10

2017年12月13日下午,台北故宫博物院邓淑苹研究员应历史学院邀请在历史学院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形成与意义”的学术讲座。

邓淑萍先生首先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这一段长达五千余年的历史,以公元前3500年和公元前2300年为界,划分成三个阶段,探讨了先民从“制玉为器”到“以玉为礼”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介绍了龙山和二里头时期多元玉文化的面貌。邓淑苹先生分别从“玉瑞器形成的阶段”、“区域性玉祭祀器形成阶段”以及“万国玉帛的场景”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形成与意义。在玉瑞器形成的阶段,人们最初用美玉制作工具和饰品,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分层化,玉质工具(包括兵器)与饰品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玉礼制中“瑞器”的萌芽。并分东北地区、长江下游以及黄河中上游等区域进行了观察。在区域性玉祭祀器形成的阶段,或因生态差异,不同地区的先民发展出不同的宗教思维,制作出不同的玉祭器。华东地区的先民创作了大量的动物主题玉雕,充分表现了“物精崇拜”的信仰,而华西先民则相信“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与“同类感通”的哲学思想。在万国玉帛的场景中,又分成“华西两大方国(齐家、石峁)的崛起与东西交汇的清凉寺墓地”、“华东两大方国(山东龙山、后石家河)神祖面玉器与柄型器、华东式扉牙”以及“新砦、二里头文化所见的东西交汇”三个小的主题,详细论述了史前三次不接壤的上层交流。最后,邓淑苹先生提出,华东、华西融合进行二千多年所形成汉族,在公元五世纪,气候异常导致少数民族迁徙(五胡乱华)后,逐步发展出华北、华南的文化差异。中国历史文化格局基本上是一个从东西对峙,发展到南北并立的过程。邓淑苹先生长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事玉器研究,有机会观摩世界各地的玉器实物,通过玉器解读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观察细腻,思考精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新见叠出。

讲座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讲座内容提出了各种问题,邓淑苹研究员热情地做了回答。讲座由历史学院余西云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城建学院赵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罗泽敏老师、我院李英华教授及众多师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