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Science Events

社科动态

首 页 > 正文

【珞珈讲坛】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畅谈文化

2016-10-24 16:29

珞珈讲坛第146讲



10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李德顺教授应邀做客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第146讲,带来题为“什么是‘文化’”的讲座。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汪信砚教授主持讲座,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为李德顺教授颁发了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李德顺教授从中国当前虽有“文化热”但许多人不知“文化到底是什么”的现状入手,指出虽然人们可以从历史、艺术、伦理、政治等多个角度讨论文化,但是把握文化的准确含义必须上升到哲学层面。李德顺教授认为,从哲学层面上讲,文化的本质即人化。他从文化的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解读了文化的人化本质。从外延上讲,文化从小到大、从狭到广,依次指:受过教育、有知识,精神文化和“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内涵上讲,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样式,是人们按照“人”的方式和标准,去改变环境和人自己。

根据文化的这一定义,李德顺教授论述了文化的三大特性,即人本性、历史性和主体性。文化的“人本性”是指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属人的,谈文化要以人为本,要面向人、理解人、尊重人、为了人;“历史性”是指每一文化都是其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凝聚、升华、积累的产物,谈文化不能隔断历史;“主体性”是指现实中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每一文化都呈现其主体的生活样式,关系着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李教授教授特别强调,既要尊重世界上多元主体的文化又要有自己的文化自觉,不同主体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同一主体的文化有优劣之分,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否则就是落后的、有待改革的文化。关于多元文化时代下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他表示——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排除“一味向西看”的西化论和“一切向后看”的复古论两种倾向,要以文化自觉为尺度担当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互动环节,李德顺教授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文化主体的判定、价值与文化的关系、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境遇、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等问题。

李德顺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与价值观念、当代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话语的圈套:李德顺短论杂文选》、《家园:文化建设论纲》、《走向民主法治》、《走近哲学》、《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等数十种,发表众多论文,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一、二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 赵建)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